摩杰资讯
既有足够的人口充分利用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又不会多到在许多行业出现过度竞争和压力过大的局面。或者说,每种工作有足够的人作,而不是太多的人,维持总体上的适度竞争、良性发展。从而最迅速、有效地提高人均收入、GDP和总体幸福感。每年新增工作岗位和相对高质量的受教育机会可以作为重要的估算指标。
压迫者少了,不代表压迫会减少;人均资源多了,不代表个人资源会增多。
社会的多数人,能否过上幸福的生活,应该首先考虑,社会制度是不是压迫人的制度?而不是人口的多还是少。
社会的多数人,能否过上幸福的生活,应该首先考虑,社会风气是不是乐观、积极、互相友善的风气?而不是人口的多还是少。
社会的多数人,能否过上幸福的生活,应该首先考虑,人们的上进之路有没有被堵死?而不是人口的多还是少。
社会的多数人,能否过上幸福的生活,应该首先考虑,劳动者的权益有没有受到保障?无偿加班、996等等现象存不存在?工资能否按时发放?而不是人口的多还是少。
人,才是第一决定因素,善待好了人,一切就都有希望。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人就是那开垦荒地的耕犁,开垦土地的多少,不只在于荒地是否辽阔,更在于耕犁是否锋利。非洲人拥有广阔原始的土地,做出了什么成绩?中国人最初只有中原方寸之地,又有谁小看过?清末之中国,人口只有4亿,远少于今天;领土1316万平方公里,远多于今日,为何人民痛苦、食不果腹、生不如死、甚至要亡国灭种?今天人口比清代多了整整10亿,领土却少了356万平方公里,如果非要说人口密度和幸福感有关,也只能得出是人口越多,人们越幸福的结论;与之相反的结论,是出于什么逻辑得出的呢?
人口密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上限,社会对人的态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下限。虽然满分能考100分,实际可能连20分也没考到,这个时候,把满分的分值提高200、300、400,有什么意义呢?
人口密度小了,人民会自觉的生育,外来移民会源源不断的涌入,直至平衡;人口密度大了,生育意愿会降低,人口会源源不断的流出,直至平衡。这个大还是小的标准是不固定的。
如果真的存在题主说的这样的一个“最佳人口密度“,那很显然,这个密度是不固定的,和社会对人的态度是有直接关系。态度好了,这个国家哪怕比肩接踵,挥汗成雨,也不觉得拥挤,其他国家的人还都想移民到这里;态度坏了,哪怕千里无一人,也会拥挤不堪,人们会纷纷移民国外。
我更倾向认为,鼓吹人口密度问题,是在转移矛盾。长期的教育,接受的都是鼓吹人口密度的教育,分化人民,为计汉生育寻找合法性。人民被建立了条件反射,生活不如意,赖人口多。看到什么车祸、疾病,会想:多死点!这样人口密度能小点!对自己的同胞都这个态度,社会谈什么互相友爱?诸如:小学课本,旅鼠之死,旅鼠因为种群密度过大,都去跳海自杀,如今证明,这个事情是子虚乌有的。这种子虚乌有,空穴来风的东西,居然能被堂而皇之的写进课本,从小就在接受中国人连老鼠都不如的心理暗示。(链接:旅鼠自杀,订正:子虚乌有、空穴来风有不准确,应该说是人为制造的事件,或者是人类自己一厢情愿认为的)
传宗接代、生儿育女被污蔑,本该受到表彰的英雄母亲被唾骂,本应该被帮扶的多子女家庭被罚款。今天社会老龄化,明明是多子女家庭做出了延缓老龄化的贡献,享受津贴和表彰的,却是独生子女家庭。这是多么无奈,多么令人悲伤一件事!延续千年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价值观被批判、污名化。全民持有这种可怕的观念,未来的人口崩塌是避免不了的,尽管去笑话日本吧,以后就是日本笑话我们了。
人口政策有几十年的延后性,实施之后,总是几十年后才会见效。因为一个人成长是需要几十年时间的。犹如一个100米长的水管,打开水龙头,水管要过一会才会流出水来;关闭水龙头,水管要过一会才会停止流水。一祖打开的水龙头,在二祖的时候流出了水,二祖关闭的水龙头,也要在未来才能见到效果,其实现在已经有效果了。